English

大学生并未高消费

1998-11-14 来源:光明日报 任文海 我有话说
石家庄高校调查表明:

大学生并未高消费

任文海

前不久,我们在石家庄部分高校就大学生消费问题做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00份。被调查对象全部为并轨生,包括本、专科生,涉及5所院校8个系。其中大中城市516人,农村584人;男生549人,女生551人。调查不记名。

本次调查共分三大项,即:学习方面的消费、社会活动方面的消费、生活方面的消费。

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并不高

说到大学生消费,人们马上会想到男生非石林以上的烟不抽,女生非30元以上的化妆品不用,诸如此类的描述也不断见诸报端刊尾,大学生“高消费”似乎已成定论,针对这一情况的指责忧虑也时常濡耳染目。

大学生消费果真“高”吗?

调查表明,大学生年人均消费3090.88元,倘再加上学费(按河北经贸大学1998年并轨生收费标准:学费2400元,住宿费350元,书费125元,计2875元),总年人均支出5965.88元。

将近6000元,数字可谓不低。但扣除学费后,消费数额分摊到3大项26个小项,可以发现,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并不高。这其中,伙食费年人均支出1233.81元,月人均(按每年10个月计)仅123.38元,而这项消费已占整体消费的39.97%;学习方面的消费(这是必不可少的)年人均支出560.98元,月人均仅56.01元,占整体消费的18.15%,这一大项一小项已占整体消费的58.12%。这说明,大学生消费的大半都用在了吃饭和学习上,而这两项合计人均月支出为179.39元,绝对难说其高。

日常人们印象中大学生高消费的,多为男女交往、同乡同学聚会、穿戴、烟酒、化妆品等方面。本次调查表明,大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消费人均月支出为57.40元,仅占整体消费支出的18.57%。其中男生年穿戴消费292.96元,烟酒消费43.40元;女生年穿戴消费369.12元,化妆品支出73.08元。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而言,无论如何难定其为高消费。

本次调查还设计了自由选择题,其中在“你在花钱时的表现”这一项中,选择“有所打算”的占68.49%,选择无所顾虑的仅占0.2%。许多大学生在座谈会上反映,高校并轨收费入学后,经济上感到一种压力,觉得父母供自己上大学不容易,不能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有的大学生直截了当地说:“我们过的还是计划经济的日子。”

消费中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本次调查表明,来自城市、农村的大学生消费差别并不悬殊。城市大学生年人均消费为3290.2元,农村为2976.94元,前者只比后者高10.5%,其中学习和生活方面相差不大,但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在社会活动方面的消费要高33.82%,特别是业余爱好(吉它、笛子、足球等)消费方面,城市大学生年人均为99.48元,农村仅为34.06元,两者相差近3倍。另外,城市大学生在零食上的消费也明显多于农村大学生。

就男生和女生而言,男生在辅修专业学习上的投入远较女生为多,男生年人均为21.70元,女生为12.66元,前者比后者多71.41%;而女生在社团组织、给亲戚家长买礼品、通讯方面的投入又明显多于男生(男生分别为23.54元、82.96元、52.94元,女生分别为26.44元、111.58元、67.16元),这说明女生专业本位思想相对较重,对家长和群体的依赖性较强,对自身的把握往往建立在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基础上。

就年级而言,一年级大学生与四年级大学生在辅修专业、订阅报刊方面的支出有很大差异,一年级年人均分别为11.68元、16.16元,四年级则分别达到108.34元、29.5元,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意识到掌握多方面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并自觉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在这方面,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都表现出了较强的认同感。这表明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认识上的明确,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都在为适应社会需求做着积极的努力。

在社会活动消费的个别项目方面,大学生在一年级的投入和四年级也有巨大反差。如在社团组织方面,一年级大学生的投入为年人均30.74元,四年级则为0;而在业余爱好的投入方面,一年级年人均为46.04元,四年级则达141.66元。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越来越强,同时也说明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层次还比较低,缺乏对大学生的长久吸引力。

此外,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在零食上的消费逐渐减少,而在烟酒上的消费逐渐增多。

调查同时表明,月消费超过600元的学生占4.74%,不足100元的占3.82%,90%以上的学生消费水平在300元左右,而且65.95%的消费额集中在生活消费上,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还仅仅停留在“温饱”阶段。

大学生消费调查的启示

事实上,“大学生高消费”的说法是伴随着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并轨收费制度的改革出现的。收费入学,再加上就业竞争使大学生自觉加大学习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投入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自然不断上涨。

大学生高消费的说法基本来自家长。在与大学生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家庭平时没有子女教育储蓄观念。而根据河北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97年农民人均收入2275元,城市居民可支配的人均收入4950元,显然,这样的收入,应付子女上大学后的学费及日常消费支出,无疑会使不少家庭吃不消。如果家庭在子女入学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步准备好应由家庭及个人负担的高等教育成本和其他费用,供子女上大学不再会是难题。因此,对大学生消费加以引导的同时,家长预先为子女教育费用储蓄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调查表明,大学生不仅在总体消费数额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由于城乡、性别、年级差异,在消费结构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是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观念、生活观念在消费中的反映。对此,高校应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在大学生中提倡健康消费,教育大学生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行合理消费,应该是高校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